项目进度管理
6.1 项目进度管理过程
项目进度管理过程概述
- 规划进度管理
- 定义活动
- 排列活动顺序
-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
- 制定进度计划
活动定义就是根据范围基准,将工作包进一步进行拆分,拆分成更小的活动。明确活动的清单和属性,里程碑等等。
6.2 规划进度管理
定义:为规划、编制、管理、执行和控制项目进度而制定政策、程序和文档的过程。
作用:为如何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管理项目进度提供指南和方向。
输出:进度管理计划
进度管理计划不是项目进度计划。前者是为了做定义活动等后续流程所制定的计划,后者是项目进度计划。
6.3 定义活动
定义:识别和记录为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而必须采取的具体行动的过程。
作用:将工作包分解为进度活动,作为对项目工作进行估算、进度规划、执行、监控和控制的基础。
在整个项目期间
6.3.1 ITTO
输入:
- 项目管理计划
- 事业环境因素
- 组织过程资产
工具与技术:
- 专家判断
- 分解
- 滚动式规划
- 会议
分解的活动是表示工作包所需的投入,是定义活动过程的产物是活动,而不是可交付成果。
滚动式规划是一种迭代的规划方法,详细规划近期的工作,而对远期的工作进行粗略的规划。随着项目的进行,对远期的工作进行细化。
输出:
- 活动清单
- 活动属性
- 里程碑清单
- 变更请求
- 项目管理计划
- 进度基准
- 成本基准
工作包分解成活动以及任务,分给个人
6.4 排列活动顺序
定义:识别和记录项目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。
作用:定义工作之间的逻辑顺序,在既定的所有项目制约因素下获得最高的效率。
活动排序是为了确定活动的先后顺序,以便于后续的进度计划。
6.4.1 ITTO
输入:
- 项目管理计划
- 项目文件
- 事业环境因素
- 组织过程资产
工具与技术:
- 紧前关系绘图法(前导图法 PDM)
- 箭线图法(双代号)
- 确定和整合依赖关系
- 提前量和滞后量
-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
6.4.1.1 紧前关系绘图法
两个活动之间的关系分为四类:
- 结束到开始(FS)
前一步完成后一步才能开始 - 开始到开始(SS)
前一步开始后一步才能开始 - 结束到结束(FF)
前一步结束,后一步才能结束 - 开始到结束(SF)
前一步开始,后一步才能结束
在示意图中如果没有明确标识,认为就是结束到开始的关系(FS)。
提前量:
前一步提前的时间要开始,使用负数表示。
滞后量:
前一步滞后的时间要开始,使用正数表示。
完成后工作需要等待的时间,就是滞后量。
6.4.1.2 箭线图法
双代号法,就是在箭线上标注两个代号,一个代表活动的开始时间,一个代表活动的结束时间。
- 只使用一种完成开始依赖关系
- 网络图中每一事件(节点)必须有唯一的一个代号,即网络图中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代号
- 任何两项活动紧前事件和紧后事件的代号必须有一个不相同
- 流入(流出)同一事件的活动,均有共同的后继活动(或先行活动)
输出:
- 项目进度网络图
- 项目文件(更新)
6.5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
定义:根据资源估算的结果,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的工作期间的过程。
作用:确定每个活动所需花费的时间量
6.5.1 ITTO
输入:
- 项目管理计划
- 项目文件
- 事业环境因素
- 组织过程资产
工具与技术:
专家判断
类比估算
内容:使用类似的活动的历史数据来估算当前活动的持续时间。
优缺点:简单,成本低,耗时少,但是准确性不高。
参数估算
内容:基于历史数据和项目参数,使用某种算法来计算成本或持续时间的估算。工作量 ✖ 单位工作量所需的工时(历史经验)
优缺点:准确性取决于参数的准确性。
三点估算
内容:考虑估算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,对 3 个时间进行加权平均,来计算预期活动持续时间。
贝塔分布:(最乐观时间 + 4 ✖ 最可能时间 + 最悲观时间)/ 6
三角分布:(最乐观时间 + 最悲观时间 + 最可能时间)/ 3优缺点:参数不足时使用要考虑风险。
6.6 制定进度计划
定义:分析活动顺序、持续时间、资源需求和进度制约因素,创建进度模型,从而落实项目执行的监控过程。
作用:为完成项目活动而制定具有计划日期的进度模型。
进度计划持续在整个项目期间进行。
6.6.1 ITTO
工具与技术:
进度网络分析
关键路径法
内容:将项目分解成多个独立的活动并确定每个活动的工期,然后用逻辑关系将活动连接,从而计算项目的最短工期。
最长的路径就是关键路径,可以确定项目的最短工期。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就是关键活动。
| ES | 持续时间 | EF |
| 活动编号 |
| LS | 总时差 | LF |
ES:最早开始时间, EF:最早结束时间, LS:最晚开始时间, LF:最晚结束时间
最早指可以,最晚指必须
总时差(总浮动时间)= LF - EF = LS - ES关键路径:总时差为 0 的路径,有可能有多条关键路径
关键活动:总时差为 0 的活动
自由时差(自由浮动时间)
不影响紧后活动的最晚开始时间,紧后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减去紧前活动的最晚结束时间
紧后活动的影响不一定影响总工期,只要不影响关键路径就不影响总工期。虽然不影响总工期,但是会影响紧后活动的时间。总时差 >= 自由时差
计划评审技术
正太分布:用于估算活动在某个区间内完成的概率
估算时常:(悲观时间 + 4 ✖ 最可能时间 + 乐观时间) / 6
标准差:(悲观时间 - 乐观时间) / 6
估算时常写在正太分布中心的位置,以估算时常为中心,标准差向前向后推算,得到不同工期的时间。
模拟正太分布的分析,可以了解出在区间段内完成的概率,求出的是区间段,正太分布的概率是一定的。
估算时常正负一个标准差的范围内,有 68.26% 的概率
估算时常正负两个标准差的范围内,有 95.44% 的概率
估算时常正负三个标准差的范围内,有 99.73% 的概率通过计算面积的方式,可以得到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的概率。
资源优化
资源平衡:可能导致关键路径的变化
资源平滑:在浮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调整,调整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,不会导致关键路径的变化
进度压缩
赶工:加班,添加额外资源,支付加急费用(高成本)
快速跟进:并行,提前开始不同的活动,缩短项目工期(高风险)
输出:
网络时标图
实线表示活动,长度是活动的持续时间
虚线是虚活动,表示活动先后关系
波浪线表示自由浮动时间
不推荐使用,网络图是核心
6.7 控制进度
定义:监督项目进度的过程,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。
作用:监督项目进度,识别进度变化,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持进度计划。
6.7.1 ITTO
迭代燃尽图
把项目的执行过程看作一个燃烧的过程,每个迭代周期都会燃尽一些工作量。理想剩余工作是基线
偏差分析
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、分析偏差的影响、调整项目进度计划
产生偏差的活动是否是关键活动,是否会影响关键路径
偏差是否大于总浮动时间
偏差是否大于自由浮动时间
调整可以使用进度压缩的方式方法,或者优化的方式,协商减小活动范围,加强质量管理防止返工。
6.7.2 项目进度管理新实践
按需制定进度计划,资源有效利用,提高项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。